腦動脈夾層的癥狀是什么?腦動脈夾層怎么治療?

腦動脈夾層的癥狀是什么?腦動脈夾層怎么治療?

腦動脈夾層

  腦動脈夾層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的血管中膜發生出血,形成壁內血腫,后者引起血管內膜與中膜分離,壓迫血管管腔,導致管腔狹窄。夾層最初作為主動脈疾病而受關注,后來發現頸部的頸動脈、椎動脈及顱內動脈也有可能發生。所以這種分離就叫夾層。絕大多數病人夾層主動脈瘤出現時會伴有突然感覺腹部、胸部或背部刀割樣或撕裂樣劇烈疼痛等癥狀。胸痛可放射到頸、臂部,與急性心肌梗塞相類似。給予嗎啡類藥物亦未能減輕疼痛。疼痛為持續性,直到夾層動脈瘤穿破后才自行緩解。

目錄

1.腦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腦動脈夾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腦動脈夾層有哪些典型癥狀
4.腦動脈夾層應該如何預防
5.腦動脈夾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腦動脈夾層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腦動脈夾層的常規方法

1.腦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有些導致腦動脈夾層的原因醫學界至今不能明確的規定,80%以上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有高血壓,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層壞死,高血壓并非引起囊性中層壞死的原因,但可促進其發展。臨床與動物實驗發現,不是血壓的高度而是血壓波動的幅度與主動脈夾層,相關動物實驗中,以山黧豆飼豬可以造成主動脈夾層,山黧豆中的β氨基丙腈作用于動脈的基質中層的肌肉與彈性組織,使動脈脆弱。以氨基乙腈與去氧皮質酮飼鼠,也可造成主動脈夾層;飼料中缺銅使動物合成彈性硬蛋白障礙,也可產生類似結果。遺傳性疾病馬凡綜合征中,主動脈囊性中層壞死頗常見,發生主動脈夾層的機會也多。其他遺傳性疾病如特納(Turner)綜合征埃-當(Ehlers-Danlos)綜合征,也有發生主動脈夾層的趨向,主動脈夾層還易在妊娠期發生其原因不明,猜想妊娠時內分泌變化使主動脈的結構發生改變而易于裂開。

  成人的主動脈壁耐受壓力頗強,使壁內裂開需66.7kPa(500mmHg)以上,因此,造成夾層裂開的先決條件為動脈壁缺陷,尤其中層的缺陷。一般而言,在年長者以中層肌肉退行性變為主,年輕者則以彈性纖維的缺少為主,至于少數主動脈夾層無動脈內膜裂口者,則可能由于中層退行性變病灶內滋養血管的破裂引起壁內出血所致,合并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有助于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2.腦動脈夾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顱外段椎動脈夾層動脈瘤向顱內擴展,顱內段椎動脈夾層發生于PICA起始部。腦干缺血 現為Wallenberg綜合征,共濟失調,偏頭疼和偏 意識障礙,此后還有頸部疼痛,頸強直,突發耳鳴等。

3.腦動脈夾層有哪些典型癥狀

  動脈夾層是由于動脈血管內膜損害,血流從血管內皮破裂處溢入血管內膜-中層之間或血管中層-外膜所致的血管性病變,前者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血管狹窄或閉塞,后者表現為夾層動脈瘤。腦血管夾層即頸部血管夾層,包括頸動脈夾層和椎動脈夾層。

4.腦動脈夾層應該如何預防

  腦動脈夾層的預防需要清晨和睡前飲水,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維持血液流動通暢。要養成清晨和睡前飲水的習慣對防止血栓形成會有一定效果。在寒潮來臨之時,老年除了應注意保暖之外,尚須維持正常而有規律的生活,切不可因寒冷而貪眠,并最好在室內做些體育活動。若患點小病,也要積極治療,以免因此而釀成大病。

  腦動脈夾層的預防需要大家避免不良刺激,改變不良習慣,不抽煙、不飲酒,心情舒暢,以飽滿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學習、工作,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如突然發生眩暈、劇烈頭痛、步態異常、哈欠不斷、高血壓病人的鼻出血、血壓異常、嗆咳、吞咽困難、出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鳴等肢體癥狀時,及時就醫,及時治療。

  腦動脈夾層的預防應注意飲食結構、生活起居,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日膳食中要減少總的脂肪量,減少動物脂肪,烹調時不用動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飲食上要選擇含膽固醇低的食品,低熱量、低脂肪的飲食,多食蔬菜、豆制品、魚、瘦肉、雞肉等。多食富含纖維的食品與蔬菜,多飲水或淡茶水,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發生。要注意少食辛辣食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食鹽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鹽飲食,每日食鹽3克,可在烹調后再加入鹽拌勻即可。

5.腦動脈夾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CTA、MRA和DSA是診斷顱內椎基底動脈夾層的主要方法,但沒有一種方法可稱為“金標準”,多種檢查手段聯合運用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腦動脈夾層的影像學特征包括:不規則玫瑰花狀(rosette sign)、線珠狀(pearl and string sign)、波紋征(ripple sign)、線樣征(string sign)、雙腔征(double-lumen sign)、也可見管腔完全閉塞(Tapering occlusion)、夾層動脈瘤(dissection aneurismal change)等。盡管如此,臨床上仍有許多病例被漏診。

6.腦動脈夾層病人的飲食宜忌

  腦動脈夾層病人需要適量食用植物油,同時保證其中的脂肪酸有大約1/3來自單不飽和脂肪酸。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低,與他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以橄欖油為主有關。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提倡在食油中加入一部分橄欖油、紅花油等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多的食油。

  腦動脈夾層病人膳食中應有適量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肉、魚、雞肉、去脂牛奶)和豆類蛋白質(如黃豆、黑豆、赤豆、豆芽、綠豆等)及各類豆制品。蛋白質總量應達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供給量標準,即蛋白質提供的熱量應占食物總熱量的12%~15%。

  腦動脈夾層病人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又首選各類綠葉菜,如油菜、小白菜、油麥菜、菠菜及蘿卜、芹菜、韭菜等含纖維素多的品種,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山楂、彌猴桃、柑桔、檸檬、菠蘿等,都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腦動脈夾層病人多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蘑菇、蝦米等),有利于降血脂。腦動脈夾層病人應限制食鹽攝入,每日食鹽以2~3克為宜,可防止鈉潴留,對高血壓有利。

7.西醫治療腦動脈夾層的常規方法

  腦動脈夾層有出血傾向——禁忌抗凝治療,卒中機制為血栓栓塞——抗血小板治療,每3個月復查MRI/DSA,受累動脈恢復正常則停止抗血小板治療,急性卒中是否溶栓存在爭議,理論上溶栓→引起血管壁出血加重,有用動脈溶栓的報告,有主張動脈內溶栓,將導管尖端→ 超過夾層→血栓遠端進行溶栓。

  腦動脈夾層手術適應證:主要用于藥物治療失效,有持續缺血癥狀,血管受累而恢復緩慢,夾層動脈瘤持續存在或逐漸擴展,血流動力學改變→卒中。治療方法:重建血管真腔、閉塞血管假腔、減少動脈——動脈栓塞的危險為目的;血管真腔的重建:用支架利用其緩慢擴張作用使夾層段管壁逐漸恢復,血管真腔再現。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治療:手術切除,彈簧圈栓塞、支架輔助的彈簧圈栓塞,可脫性球囊栓塞,孤立手術。梭形/復雜性不適合手術或血管內栓塞的夾層動脈瘤可采用血管搭橋或血管重建。